当前位置: 百科首页 > 生活小常识

浅谈公司战略

2021-10-16 10:35:28|来源:网络|1251 ℃|移动端

1955年,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首次推出‘全球500强’榜单时,还处于起步阶段。历经数十年风雨,在2002年、2003年、2004年的《财富》‘全球500强’中名列第一。正是美国沃尔玛零售连锁集团创造了“全球商业神话”。

很难相信沃尔玛辉煌的成就只持续了几十年。1940年,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获得密苏里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二战期间,沃尔顿在陆军情报队服役。1950年,山姆沃顿在美国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开了一家名为“5-10美分”的廉价商店,这只是一家鲜为人知的当地小企业。1962年,沃尔玛开设了第一家连锁店,并于1970年设立了第一个配送中心,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1983年,第一个山姆俱乐部成立。1988年,第一家沃尔玛购物中心开业。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根据美国杂志《幸福》 1994年5月公布的全国服务业分类表,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达67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的西尔斯,居全国零售业第一。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创造零售业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美国95家最大企业排行榜中名列第四。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美国所有百货商店的总和,并且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截至2001年4月15日,公司在国内外共有4249家连锁店,分为折扣店、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和家居店,均由公司控制,实行直营连锁。遍布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短短几十年发展如此之快,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奇迹。我们来看看沃尔玛是如何创造这个奇迹的。

一、顾客导向沃尔玛坚信“顾客至上”是其成功的本质。1985年被美国杂志《福布斯》列为首富。1992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沃尔玛庞大业务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老板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顾客。是他给我们发月薪,只有他有权利辞退所有人,一直到董事长。原因很简单,只要他改变购物习惯,换到别的店。“沃尔玛的经营场所总是醒目地写着它的经营信条:’,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有疑问,请参考第一条

沃尔玛服务顾客的理念不仅停留在标志和口号上,而且深入到运营和服务行动中。沃尔玛商店的通道和照明设计是为了让顾客更加舒适;店门口欢迎的人比其他同行更主动、更热情;收银员站起来工作,表示对顾客的尊重;当任何一位顾客距离销售人员3米时,销售人员必须面对顾客,露出微笑,主动打招呼,并问‘有什么事吗?’沃尔玛在每一家连锁店都努力让顾客觉得‘这是他们的店’,他们会受到‘殷勤真诚的接待’,确保‘顾客’的需求得到无折扣的满足。正是这些把顾客放在第一位的小事,让沃尔玛赢得了顾客的青睐和信任。

二、天天低价沃尔玛一直特别注重价格竞争,长期奉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沃尔顿的名言是:‘一件商品要80美分。如果价格定在1元,但是销量是1.2元的三倍,我在一个商品上赚的不多,但是卖的多,我就盈利了’。于是,沃尔玛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卖出的商品永远是最低价’。在同类产品中,沃尔玛的价格比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凯马特低5%。但是,保持长期低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沃尔玛由于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长期保持价格优势。

1、争取低价进货。沃尔玛避开所有中间环节,直接从工厂进货。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更重要的是,沃尔玛并不是因为规模大、实力强而通过肆意损害供应商来增加利润,而是重视与供应商建立友好和谐的合作关系,保护他们的利益。沃尔玛向其供应商提供的优惠待遇远远超过同行。美国第三大零售商Kmart平均45天支付其供应的商品,而沃尔玛平均29天才支付商品,极大地激发了供应商与沃尔玛建立业务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Woma商品的最优购买价格。

2.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沃尔玛被称为零售配送革命的领导者。其独特的配送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加快了库存周转,成为“天天低价”最有力的支撑。沃尔玛补充库存的方法简单介绍叫做‘交叉装卸法’。这种“不间断交付”供应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高效的配送中心。沃尔玛供应商根据各分店的订单将商品送到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负责商品的筛选、包装和分拣。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配备了高度现代化的机械设施,送到这里的商品85%都是机械加工的,大大降低了人工加工商品的成本。同时,由于采购的货物数量巨大,可以充分利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快速运输系统。沃尔玛的汽车运输车队是其供应体系的另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到1996年,沃尔玛拥有30个配送中心和2000多辆卡车,确保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与同行业其他门店相比,沃尔玛可以保证分店的货架平均每周补充两次。快速配送使沃尔玛商店即使库存很少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和费用。由于这种快递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沃尔玛85%的货物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而凯马特只有5%的货物被运输。由此,沃尔玛的销售成本比同行业平均销售成本低2-3%,成为沃尔玛年度低价战略的坚实基石。

先进的卫星通信网络。巨额资金建立的卫星通信网络系统,让沃尔玛的供应体系更加完善美。这套系统的应用,使配送中心,供应商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销售点都能形成连线作业,在短短数小时内便可完成”填妥订单→各分店订单汇总→送出订单”的整个流程,大大提高了营业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3、营销成本的有效控制。沃尔玛对营销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沃尔玛的广告开支仅相当于美国第二大连锁店西尔斯的三分之一,每平方英尺销售额比美国第三大连锁店凯马特高一倍。沃尔玛的营销成本仅占销售额的1.5%,商品损耗率仅为1.1%,而一般美国零售商店这两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高达5%和2%。这些都使得沃尔玛实施低价策略的实力进一步加强。

三、”一站式”购物新理念 在沃尔玛,消费者可以体验”一站式”购物(One-Stop Shopping)的新概念。在商品结构上,它力求富有变化和特色,以满足顾客的各种喜好。其经营项目繁多,包括食品、玩具、新款服装、化妆用品、家用电器、日用百货、肉类果菜等等。

展开全文

战略也好、管理也好,本质上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科学的一面,一个是艺术的一面,还有一个是手艺的一面。

第一是科学的一面。其实商学院成立40年来,都是反复研究管理到底能不能作为一门科学存在,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简单介绍把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这是管理也好、战略也好科学的方面。

我有一次碰到柳传志,我们一起参加对话栏目进行交谈,柳传志有一句名言,企业家最重要的使命是把5%的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可能。我那次跟他开玩笑,管理学家的使命就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件事情只有5%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把5%的可能性做好。

科学学院第一部分讲的就是科学的东西,讲的是普遍规律。比如战略型的并购有大量的管理文献证明,一般买家都会出高价,只有战略性并购宣布出来,买家的股票会下跌,卖家的股票会上升,背后有一些逻辑的推演,多了解这样的背景知识对你的决策肯定有帮助。

艺术这一块大家都很熟悉,企业家有很多天生的艺术在里面,有天马行空、特立独行,非常有创造力的部分,这是商学院没法教的。

另外一部分也是容易被大家忽略了,战略当中的很多事情本身就是人做的事情,是经验的积累,只能言传身教,只能手把手的教、手把手的带,从这个角度来说是肯定能学会的,但是另一方面学起来的成本和代价是很高的,因为它不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清楚的说得明白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累积和传承。我原来上课的时候最怕别人问如何制定战略,因为这个问题没法回答。一年要开多少次会?企业要不要设战略部?或者战略部要有多少个人?以及战略制定时候的微妙把握、判断力的分析。

我今天想更多的跟大家分享手艺的体会和经验,科学的大家看书都可以明白,艺术的我也讲不了,所以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手艺方面的心得。

战略起什么作用

具体展开战略之前,想跟大家讲一下战略在企业当中起到什么作用。

同样,因为人的思维基本上是三维的,超过三维大概就思维不了,从三个角度切入。一个好的企业长远到底要什么?基业常青的企业需要什么?Mission还是Vision?

企业三基石――使命(Mission)

Mission是大家熟悉的使命,我自己的体会是,一个真正好的企业一定有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绝对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个好的企业来说,一个真正的企业要想招到真正的人才,要想做出一番事业的话,肯定要给大家自我成就感,一种超出小我的大追求。

为什么要有使命感?本质上是解决跨位。什么叫组织?组织是一群人走到一起,完成任何一个单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什么样的人为了什么样的目的走到一起,这是企业存在的终极目标。如果仅仅以钱作为存在的目的,用战略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差异化,因为钱是过于同质化的东西,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办法吸引到更好、更不一般的人才。所以,使命感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基石。

企业三基石――远见(Vision)

Vision,很多人翻译为愿景,但愿景带着太多的个人意愿,我一般把它翻成远见,就是看未来的能力,对未来的预测、把握。为什么Vision这个词特别好,因为“看”是一个动词,能不能看到未来?未来在你面前能不能活生生的浮现出来?战略最重要的两个要求,一个是前瞻性,一个是差异化。

前瞻性从何而来?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性的源头在于你对未来与众不同的判断,你比别人能够更早、更快、更清晰地看到未来可能展现出来的状态。你能看到未来,自然就比别人走得更好。就像我们现在看过去,如果知道会有金融危机,今天的世界肯定完全不一样,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远见,能够预见会出现金融危机。第二个重要的方面,它决定的是What。这一群人在一起干什么事情?你的企业存在是为了这个目的,是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简单介绍达到目的,你到底要做什么事情?组织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原来叫人力部、组织部其实都是比人力资源更精彩的提法,组织是什么?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简单介绍做正确的事情。

企业三基石――组织(Organization)

Mission解决的是人的问题,Vision解决的是事的问题,但是人和事如何融在一起?如何样的人才是合适的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其实这就是组织。我在这方面是门外汉,但是有一些简单的观点跟大家分析,比如团队,我看了很多关于团队的讨论,我觉得都不在要害,大家提倡团队精神,其实团队不是一个原因而是一个结果,是各方面的东西都对了以后出来的结果,团队是很难事先做出来的。所以,组织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正确的人、正确的事、正确的方法简单介绍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把人和事融合在一起的,就是执行力的核心。其实Who和What结合在一起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志同道合”,只有志同道合才有团队的可能性。方向不一样,方法简单介绍不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志同道合的前提条件,就不可能成就一个好的团队。

这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基业常青企业的三个基石,能做好一个算是一个好企业;能做好两个大概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三个能做好肯定是卓越的企业。反过来讲,要成为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的话,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不断融合,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才能够成就一个十几、二十年才会出现的卓越企业。这是我个人理解的战略在整个企业当中起到什么作用。

其实从Mission倒下来是一个最高的层面,往下推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样一群人大家共同追寻的是什么的价值观,这个“志”体现在什么方面。在价值观基础之上,可以演化出很多待人处世相关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讲的广义的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和使命绝对是相匹配的,有什么样的使命必然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所以这是企业软的一条线。

从Vision往后倒,倒过来的就是组织(人事),再倒下来就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和组织相结合的是KPI,到了KPI这个层面,执行性就要有保证。从三个大方面往一个具体的层面结合,这算是简短的开场白。

战略到底在企业中起什么作用?战略不过是Vision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具象的表现,而Vision、Mission、Organization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否则战略就是一句空话。这是我跟大家讲的第二个观点,如何理解战略的意义。

战略的思考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战略的思考,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什么叫战略思考;第二战略包括什么基本内容;第三是跟大家交流战略执行的心得体会。

一、前瞻与知止

第一个想讲的是,战略是素质和思考能力。刚才讲到,战略思考,我自己觉得战略思考其实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其实只要是进入基层管理层的人,都要慢慢培养战略思考的能力。如果到了总监层面没有战略思考的能力,这个企业的执行力会大打折扣的,因为中层管理人员承上启下,没有战略思考的能力就没有办法接住上面往下传的想法,也没有把下面的信息跟一线的很多情况进行提炼,用一个有效的方法简单介绍往上传递。

所以我一直坚持,至少在一个组织里面,总监层面必须有战略思考的能力,而且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把中层融入起来,他们必须主动参与战略制定。所以,战略思考是一种素质,谁都应该有,不是仅限于总裁或副总裁。我接触很多企业的中层跟我说,战略不是我的事情,而是总经理的事情,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做得太好,因为把执行和战略分得太开,这是角色的缺位。

第二、战略思考当中最核心的是远见。Vision的能力,因为是前瞻性最重要的基础。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大部分的企业,什么样的企业有战略,什么样的企业没战略,最简单的判断就是从未来看现在的有战略,现在顺着往前走的没战略,倒着推的就是有战略,做事情想一下两年以后、三年以后我想干什么,三年以后产业格局会什么样的,我今年要如何走才能走好。只要你有心动面,你这么想就已经往战略的方向走了。

如果说今天是这样,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要这样,这是最典型的没有战略。一窝蜂而上什么流行做什么,永远在跟风,这是典型的机会型导向,永远追逐机会、永远跟风、永远赶下一个潮流,这是顺着在走。这样的企业充其量叫做商人,绝对达不到企业家的层面。其实判断一个企业有没有战略思考,最简单的就是看这个企业的人内部讨论的时候,会不会经常讲未来会如何样,倒着推怎样才能推到这。成功人士的基本思考方法简单介绍也是倒着推,因为方向都没有的情况下,所有的能量都是毫无意义的,能量和方向在一起才是作用率,战略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方向,给你一个方向感。

讲得再大一点,Vision最核心的是什么?有一个词叫“知止”,“知止”是李嘉诚挂在他办公室的条幅。“止”就是停止,知道时候停下来,不要太贪,要知道停止。但是你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你为什么能够戒贪?其实,“止”应该是终点的意思,因为你知道终点,所以才知道这个路该如何走,所以才知道可以不贪。把它具体化来讲,战略制定的要素是产业终极判断。

知止其实是《大学》里的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能虑才能有所得”。大部分的时候,“虑”可以理解为思考和计划,是所谓的战略规划,而“虑要有所得”,前面还有这么重要的三步。我们经常讲企业家最难的是什么?“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而这两个的前提都是有定、有安,有这两个才能有虑,因为心安才能理得。这是我讲的战略第一步,其实看得越清楚,才越不为外界所惑,越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我们讲总裁的关键在裁,裁者决也,能做判断、能做决定,不管决定面临多大的不确定性,总要摁按钮。这是我跟大家讲的战略思考的第一个核心,知止、产业终极判断、前瞻性,这是战略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二、取势与取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你知道战略的大致方向,这是你的起点。下一步要决定的就是战略的路径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直线走是不可能的,没有企业可以走直线。我也不讲如何选择具体的路径,我给大家讲几个常见的思考方法简单介绍:

第一个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你到底是取势还是取实?是落地为安还是能够构建一个大格局。战略很有意思的一点,永远是一个动态平衡,你一直寻找动态平衡。

大概在四年以前,我在吉林给中国青年企业家的年会做一次讲演,吉林当时的省委副书记听了大半天,最后请他做了一个总结,他讲得很有意思:“曾教授讲了大半天,我听来听去就是一个辩证法,左也不对、右也不对,如何样辩证统一就对了。”

战略到了最后就是动态的平衡,找的就是一个度。所以,企业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度”是一个动态平衡,“度”当中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节奏。

阿里巴巴也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总结,总结出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发展节奏:“逢单出击、逢双修养”。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可能是“三年出击、三年修养”,这个节奏本身周期不一样,这些基本规律是我们这几年体会出来的。当你快速膨胀之后,一个要有沉淀下来消化吸收的过程,要不然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企业跑马圈地,满世界的圈,最后一个浪打回来一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快速往回倒,连停的间隙都没有。所以,节奏和度是非常关键的,而来源就是动态的平衡,在取势和取实中掌握动态平衡。

这中间,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判断。举一个例子,2005年的时候我去美的给他们讲课,那时候正是中国一大批家电企业、手机企业一起做汽车的时候,当时很多企业都去做汽车了,美的也买了两家汽车企业。讲课当中我让他们讨论,美的内部几乎当场打起来了。一派人认为美的没有核心能力做汽车,另外一派说这是市场机会,一定要抓住。讲到核心能力,有一位副总拍案而起,说如果这样讨论美的现在还在做电风扇,没有过去20多年来建造家电王国。这句话本身是对的,后来事实也说明美的做汽车确实不成功。因为取势和取实的平衡,从电风扇走到家电自然有动态能力延伸过去,但是从家电跨到汽车,特别是由于当时产业快速变化的环境,这一步确实跨不过去。

第二个是看到九宫格一定要避而远之。如果有些咨询公司给你们做咨询报告,里面画了九宫格。什么叫九宫格?这是你的起点,未来10年老板要有一个很大梦想,是要走到终点,横向可以这么扩张、纵向可以这么扩张,包括ABCDEFG,这九个点我们都要覆盖,全面出击占据产业最高点,这样的企业几乎都会出问题,因为没有一个企业有这样的实力去把握这样的格局。

我第一次看到九宫格,是2000年联想的战略规划,是麦肯锡给他们做的,我先看的是组织架构图,那张组织架构图我压根都没看明白,横的有7、8个板块,纵的有若干条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架构图。我要求看战略规划图,联想当时也不承认在进行多元化,他们说我们是在一个IT产业内进行有限的相关多元化,关键是他们把IT产业定义得太广泛,从制造扩张到手机,扩张到跟富士通一样所谓的OEM制造,服务业就到外包的所有产品都做了,从电脑到服务器、手机等所有产品的外包制造,然后软件服务从硬件的配套服务一直到IBM的咨询服务,左右全部展开,九个格子全填满了。三年以后的格局大家看得很清楚,全面崩溃、全部往后退,包括本来具有战略意义的IT服务类也卖掉了。当时联想的同事争得非常激烈,他们坚持联想还是成功的,至少手机做起来了,我说我们看三年以后,去年大家也知道手机一塌糊涂,卖掉了。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九宫格非常典型的例子。第二是我不熟悉的例子盛大,在04、05年前后看到《IT经理人世界》出了一篇封面文章,讲《陈天桥的九宫格》,在文章里画了一个九宫图,也是从PC走向有线电视网络,如何从游戏走向像新浪这样的全媒体内容,也是九个点全部覆盖。这是战略的大忌,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全线出击还能获得成功。

三、如何破局

第三是如何破局。因为大家都想达到终点,而起点在那里,大家对未来有一个相对朦胧但是大方向比较清楚的情况下,第一圈的点是最关键的。

马云跟我聊天的时候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了一张战略图之后,一定要找到一个地方是一刀捅进去就会流血的,闻到血腥味大家自然会冲上来,这张皮一定能被撕开,如果4、5个点都是拿小钉子敲,敲了3年下来没有一个点是敲破的,所有人都崩溃了。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一个点切入,把它做深做透,彻底的把这个桩打进去。

李嘉诚第一次给长江CEO颁奖的时候说,他所有的多元化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一个绝对能够保证持续经营、稳定现金流的非常强大的主力,这是保险锁。在外面出了错,帮里面还可以帮你收拾,你还能喘过气来,没有那个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你有相对大的战略布局的时候,突破口是第一重要的。

“眼高手低”,我是把它当作褒义词用的,立意一定要高,入手一定要低,这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结合。立意不高就没有格局,没有势成不了大器,入手不低你不可能有突破、有积累,都是虚的、空的。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心得,跟大家交流一下。

想做、可做、能做

刚才讲的更多是战略思考。接下来跟大家讲到底浅谈战略。

战略说白了非常简单,就是决定一个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大舍才能大得。

舍得本来就是一个佛家的词,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你想做什么事情?你的目标、理想是什么?外面有什么机会,什么事是可做的?不同的时候的确有不同的机会。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远见,最核心的是判断浅谈大机会,浅谈小机会。对远见的讨论可以推导出哪些可测,哪些不可测,哪些可大做,哪些要小做。

什么东西你能做?无论是资源、人还是组织建设的能力,哪些东西是你能做的?中间的小小交集就是你该做的,想做、可做、能做,这三个条件都符合,才是真正该做的,这就是你的战略。

大家想一想,很多事情你做的时候,如果不是那么想做,有点勉强的话,十有八九这个事情最后是做不好。因为这件事情本来就够难了,你的心里还有疙瘩,还做得不甘不愿,最后能做成的几率很少。

可不可做,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机会成本的判断。大部分的企业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进行了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计算的是这个项目本身的净现值够不够高,这是财务的分析。战略分析的是为了追逐这个机会而放弃的另外的最大机会是什么。战略为什么难,是因为事后都没办法盖棺定论。事后你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情亏大了,抓住小兔子却放过了大山羊。

但是你要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企业看着这些项目样样都赚钱,但是过了20、30年以后没有养出一个大产业,这个时候如果经济上有一些风吹草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出问题。你不是用多元化的投资分散风险,而是用同样的思路投资,实际上你建立了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因为风险都是共振的,一震就全震了。

如果你真正从战略布局的来想,想明白了支撑关系的话,对机会的判断就一定要想机会成本的概念。能做就是一个企业的能力,能做这方面同样也有两个动态的统一。

第一,能力的培养需要资源和时间投入。一方面可以说得极端一点,能力建设也就是人有多大胆就有多高产,组织能力没有天生的,组织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可以根据战略目标培养人才,但反过来能力的培养是极耗资源和时间的,特别是时间。能力的培养是没有捷径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并不能万能的。

第二,能力永远是相对的概念,自己做得好不好不算数,能不能比你最好的竞争对手做得好那才叫核心竞争力,才是差异化能力。大部分企业想的是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做起来,挖两三个人组建小团队的确能把这件事情做起来,但是你做得并不好,更不可能当这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格局越来越残酷,利润越来越低的时候,有限的能力不可能抵挡这个市场整合的时候强大的压力,所以能做一定是一个相对概念,做不到最好。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到淋漓尽致,而不是拼命的补短板,因为补短板是永远补不好、永远补不够的。如果在长处上可以做得淋漓尽致的话,其实是一美遮百丑,在很多方面能够有足够的回报。

所以,这是我讲的两方面,一个是时间的积累,不是所有的能力都能培养出来;另一个是培养出来的能力够不够用是相对的。能力和想做、可做、能做三者的结合,就是一个企业该做的东西,“该做”是企业的战略。

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想讲的是能力的培养。一个企业的战略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有没有跟战略相匹配的能力。这就造成了战略执行当中最难的一点――在战略还不能够明确是否正确的情况下,你要先投入资源去培养能力。

张瑞敏讲过这么一句话:“如果这个事情30%的赞成可以赚大钱,60%、70%的人赞成可以赚小钱,90%、100%的人赞成,这个事情根本不值得做,你进去就要亏钱了。”就是这个道理,必须在战略不明确的情况下做大投入,这样情况下形成的能力才会比别人早、比别人好,别人才难追上你,这是资源投入的先行性。在这个意义上,战略的执行有很高的风险。基于这个,我曾经提炼出战略的第二个原则“大赌大赢”,除了这个我找不到更大的词,很多人容易误解说赌博正好迎合了中国企业投机的倾向。

真金白银的资源投入,是讲到哪资源跟到哪,这才是战略执行最难的部分。回到讲科学,研究发现,许多企业嘴上讲的战略和实际资源的投资是非常不匹配的,一般可能滞后一年甚至两年,而且还会扭曲,这是战略另外一个非常难的地方。当你对战略有足够的信心,而很多人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敢不敢做大投入,这个投入才是后面差异化能力的源泉。

在这个意义上,另外有人提到跟战略相匹配的一个词“胆略”,还得有胆略才行。《左手战略,右手胆略》一书采访了很多的企业家,胆略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胆略往往体现在投入,战略谁都会说,说了三天三夜也分不出好坏,但你敢不敢砸钱进去,这就是体现出一个企业家的判断力、决策力和风险承受力的地方。

标签: 全球, 山姆, 本顿, 沃尔玛, 沃尔顿, 财富

相关推荐

会员卡山姆680和山姆260有什么区别

Costco还是Sam会员店?costco和Sam会员店有什么区别?

山姆会员店没有卡可以进?我可以借别人的Sam会员卡吗?

山姆会员商店是哪个国家的?山姆会员商店什么时候开门?

151开头的是移动还是联通

版权申明

本文"浅谈公司战略":https://www.jtmc.com.cn/5260.html内容来自网络,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admin@jtmc.com.cn,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本文共计102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9分钟

本栏目推荐

ai工具箱

中国生僻字大全

栏目标签

男人 皮肤 食物 手术 朋友 成语大全 治疗 宝宝 衣服 女人 分手 中国民间方言 中国生僻字大全 中华语言 生僻字成语 谈恋爱 丰胸 女性 游戏 养鱼知识 生僻字 成语典故 民俗方言 中华方言习俗 微信 男生 颜色 女生 中国汉字大全 网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