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造句:他这个人,能文能武,工作思路清晰,办事干净利索,是个难得的人才。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成语故事:
贾母去世后,宝玉的病情有了好转,他从此刻苦读书,准备考举人。贾府遭了贼人抢劫,损失了不少财物,还把妙玉尼姑给掳了去。贾府上下议论纷纷,贾芸、贾蔷等与家人在谈论贼人的问题,他们相信朝廷的那些能文能武的老爷们会把他们消灭的。
成语接龙:
能文能武→武艺超群→群雄逐鹿→鹿死谁手→手不释卷
拓展资料: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他的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王实甫的代表作品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另外还有《丽春堂》、《破窑记》等。他出生于大都(今北京市),祖籍河北定兴(今定兴县)。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