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形容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造句: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遵循“朴斫之材”的原则,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过度期望或强加。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成语接龙:
朴斫之材→材薄质衰→衰当益壮→壮气凌云→云朝雨暮→暮色苍茫→茫然若失→失张失致→致之度外→外感内伤→伤心欲绝→绝仁弃义→义断恩絶→絶类离羣→羣而不党→党邪陷正→正始之音→音容如在→在家出家→家贫如洗→洗耳拱听→听天任命→命若悬丝→丝竹管弦→弦无虚发
拓展资料:
葛洪(约283年-约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时期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科学家。葛洪出身于江南豪族,13岁丧父,家道中落。16岁起,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知名。后从方士郑隐学道。
西晋太安二年(303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顾秘任葛洪为将兵都尉,因破石冰有功,迁伏波将军。起义平定后,弃戈释甲。
永兴元年(304年),赴洛阳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时值八王之乱,颠沛流离于徐、豫诸州,饱受战乱之苦,于是消极愤世,遂萌栖息山林、服食养性之思。
建兴四年(316年)重返故里。东晋开国后,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
咸和(326年-334年)初,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其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葛洪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后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