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类用于美化自我的饰品,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形式和色彩。从最早的束发头饰骨笄到簪子、头钗、步摇、华胜、扁方等等各式各样的头饰随着文物的发现被我们所熟知,但是有一些小众的饰品往往被人们忽略,比如少数民族的头饰——苗银。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 “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虽曾遭到了现代文明的冷落,然而,在台江少数民族地区,手工制的银饰品,仍在妇女的日常生活中点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连博物馆中都有收藏精美的苗银头饰,为什么它们能得到苗族人的青睐并且可以被叫做“穿在身上的文化遗产”呢?这就要从苗族人的历史说起,苗族人曾居于长江中下游以及黄河流域一带。
但是因为长期的战争,全民族进行了数次的大迁徙,最后定居西南地区。在迁徙过程中为了家产的方便携带,就把值钱的东西都换成了银子,然后做成首饰戴在身上,这就是为什么苗族人喜欢穿戴银饰的初衷。
并且苗族人还认为银饰可以辟邪和解毒,让家人远离灾难,虽然现在他们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但银饰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节日庆典或者婚嫁的重要时刻,苗族姑娘就会从头到脚穿戴银饰,一身行头至少要有七八斤重,最多都有二三十斤之重。但是她们并不会觉得繁重,反而认为这是她们最美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