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砂积石是泥沙与碳酸钙凝聚而成的,多呈土黄、灰褐及棕红等颜色。砂积石的质地一般不太均匀,含泥沙处疏松,含碳酸钙处较坚硬。因产地不同,色彩和质地也有所差异。砂积石易于加工,能雕凿出多种山形和皴纹,同时吸水性能很好,便于生长青苔和其它小植物,因而很富生气。其缺点是石感不强,容易破损,表现的题材有一定的局限。多用于制作盆景、水陆缸,水草缸使用者较少。
砂积石最适宜表现江南的土山或土夹石的山景,是山水盆景中常用的石料之一,在我国北方盆景中最为多见。其产地很广,主要有安徽、浙江、广西、四川、湖北、山东等地。
选料加工
选择砂积石,除了根据造型的要求尽量选择适合的形状和石纹以外,还要注意石质的松硬程度。一般作高峰的宜硬些,较有石感,也不易断裂;作山峦及其它较矮的山峰,则可疏松些,以便于雕凿加工。所以石料要选择适当,过硬则难以加工,过松则容易损坏。
砂积石的加工重在雕凿。在雕凿前,一般先将底部截平,以便于平放在盆中,结合布局进行加工,有时为了制作与主峰一体的山脚,也可将石料先行雕凿,最后进行截底。截石不一定用切石机,一般用钢锯即可。锯截时将石料放置平稳,沿划好的线慢慢锯,力求截面平整。对于特大型石料,也可用錾子或平口锤先将底面加工成接近平面,然后再将底部在平口板或粗水泥地上磨平。
雕凿应先抓住大轮廓,根据盆景所表现的山形进行加工,一般用平口锤敲,先主峰,后配峰、配石。这一加工过程十分重要,影响到整个山石造型,最好一气呵成。山石的轮廓造型要耐远看,开始加工时不要过多着意细部,而应注重大形。外形加工好以后,再雕凿山石表面的皴纹。雕凿皴纹可参照中国山水画的皴法,砂积石一般适合采用披麻皴、卷云皴及荷叶皴等皴法,有时也可将几种皴法结合运用。加工时多用尖头锤敲出沟纹,细部也可用断锯条拉出纹路。加工坡脚时,最好由下往上,由内向外轻轻敲凿,以防断裂。
砂积石的胶合也采用水泥,在水泥未干时,可将露出的部分撒满石料本身的砂屑,并用手轻轻按实,可使胶合的痕迹不明显。但这仅是补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加工石料上下功夫,尽量使拼接口吻合得紧密。砂积石一般不可横向拼接,否则由于上部吸不到水,将会使上下部截然不同。
造景布局
砂积石的可塑性较强,能作成多种形式,常见有偏重式、开合式和重叠式等。
砂积石由于吸水性能很好,又便于加工,所以非常适宜于栽种植物,一般在砂积石的恰当位置上凿出洞穴,栽植树木,绝大多数小叶型的盆景树种均可种在砂积石上。此外,在砂积石上种植青苔、虎耳草、垂盆草等植物,也很易成活。水草缸中亦可直接在石头上种植水草。